Mayashanti5282046’s Blog

自我不在,書寫的都是他者及其他

大馬清真寺的建築趨勢

Posted by mayashanti5282046 于 11月 6, 2008

清真寺系列(3)
東方專題

海浪報導
大馬清真寺的建築趨勢

族群之間的了解有兩道門檻必須跨越,第一道是不斷被政客加溫和利用的種族主義,第二道是對彼此文化的具體認識。前者必須仰賴公民社會去批判,後者則須仰賴人文學者不斷的引介和人民之間互相理解的誠意。

該不該興建具華人建築特色的清真寺之爭論,不僅曝露了族群之間對彼此文化缺乏認識的弱點,也同時顯示出對族群自身文化的理解亦異常匱乏,因此才讓種族極端份子亂作族群劃分的計謀得逞。

工 藝大學伊斯蘭教建築學者莫哈默.達祖丁(Mohamad Tajuddin Mohamad Rasdi)是致力於促進族群文化理解的人文學者。他嘗試從建築學的自然主義養份中,尋找和伊斯蘭教建築進行對話的可能。深諳西方建築史的他主張,自然主 義的許多主張其實和傳統伊斯蘭教的價值有許多共通之處。

建築學的有機原則

達祖丁說:「譬如萊特(Wright)主張建築應從自然和純樸出發,這和《可蘭經》與穆罕默德的聖言有許多相似之處。因此,我主張規模較小的清真寺更能加強信徒或鄰近社區的聯系。相反的,那些規模宏偉、遠離社區以及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清真寺,具有孤立於人群的特性。」

「博特拉清真寺(Masjid Putra)和正在計劃興建的直轄區清真寺(Masjid Wilayah)就屬於後者的典型。」,他強調。

「萊特在建造一位論派教堂(Unitarian Church)時,確保教堂建築不會高於周邊的樹木;他的原則是基於這樣的問題而提出的:『究竟人造之物重要還是上帝的造物重要?』 所以,本著萊特的原則,清真寺的建築師應設法縮小清真寺的規模,並確保建築主體不會壓制自然,這樣才不會讓人類忘記了造物主的偉大。」

讓建築材料回歸自然

達祖丁表示:「萊特主張在建築材料的使用上也應遵循有機的原則。我們可留意到當今所興建的清真寺,傾向於使用光滑輝煌的大理石作為牆壁、柱子和地面的材料,這樣的材料過多的加工。萊特認為有機材料最能突顯建築材質的特性,他甚至主張不要在建築立面上上漆或鋪上石灰。」

「天然材料能提醒人們回到其原初,因為石頭和木材遠在人類還未誕生之時即已存在。它們的存在足以提醒人類,其在世責任是履行上蒼委派給人類的任務,即保護世界萬物,而不是去掠奪資源。」取南北大道,途經怡保時,整座石灰岩山被切割成工整的大理石石壁的畫面,突然一閃。

「所以,當信徒被清真寺內輝煌的材質如大理石和鋼筋水泥包圍時,它面對的是人類自己的偉大和傲慢,而傾向於將上蒼的偉大給遺忘了。因此,萊特主張宗教建築應具備一種謙卑的本質,表現在建築設計上是對地平線索或水平面的重視。」

traditional malay house in Kedah

traditional malay house in Kedah

謙卑乃宗教建築本質
達 祖丁透露:「謙卑的清真寺應該和地平線平起平坐,或溶入自然,而非以一幅君臨天下的高姿態拔地而起,對抗自然。諷刺的是,許多新近的大馬清真寺爭先恐後的 蓋得富麗堂皇,卻不知這樣的態度和伊斯蘭教的價值是背道而馳的。因為伊斯蘭(Islam)的原意乃-向阿拉的意旨屈服。」

「宗教貴在精神而非教條,清真寺建築亦如是。然而今天大馬清真寺的建造卻趨向於將中東或西亞的清真寺如圓栱、石柱和拱門當作典型,無形中將伊斯蘭教建築典型化和教條化了。」

huge and tremendous Putrajaya and its Putra mosque

huge and tremendous Putrajaya and its Putra mosque

「我們必須認識到伊斯蘭教建築是具有多元性、混雜性和彈性的,教條化的建築形式並不反映大馬現實的多元特色,而僅僅是個人偏好或對伊斯蘭教不了解的後果。」,達祖丁如是說。他在《星報》闢有一每月專欄,集中發表有關建築設計、社區與族群互動的文章。

清真寺不必典型化
建築學界大師萊特從來不推崇建築的復古風潮和後現代主義。他主張建築必須反映同時代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狀況。「在大馬建復古風和耗資巨大的清真寺,是對本地 文化與經濟水平真實情況的掩飾。(或許博特拉清真寺反映的只是某些「個人」的經濟水平) 萊特也拒絕將基督教堂的建築形制教條化或典型化。」

「他本身相信,宗教信仰或實踐完全是信仰者個人和上帝之間的事,不必假手於神職人員,也不必非在教堂進行祈禱不可。而我相信,這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穆斯林。禮拜不必然要在清真寺進行,而清真寺也不必然要有典型化的建築型制。」

用道家的語言來翻譯達祖丁教授的這番話,即「山不在高,有仙则靈」。用平民的語言來詮釋,則是「竹籬茅舍風光好,道院僧堂總不如。」祈禱那麼私人的事情,幹嘛要拐個大灣,勞民傷財後才在金碧輝煌的宗教建築中進行呢?

殖民者形象的複製
達祖丁認為座落在布城的金碧輝煌的博特拉清真寺,有違伊斯蘭教建築所推崇的有機原則,也是將伊斯蘭教建築教條化的典型。他說:「《可蘭經》從來沒說過清真寺一定要具有圓栱頂、宣禮塔、拱門等元素,也不曾阻止人們可以在建築上表現創意與想像。」

「耗資一億令吉的博特拉清真寺不僅勞民傷財,而且由於大量使用非有機材料,得完全依賴冷氣系統,因此是浪費能源和非永續性質的建築。其人造湖畔更違反宗教建築的有機原則。」

「有君臨天下之氣派的博特拉清真寺,其對稱的佈局、籬笆重重的設計、交通不方便的特性等,叫人望而生畏,其突顯的是馬哈迪個人的威權和貴族氣派。該清真寺 對中東式清真寺建築依樣畫葫蘆的建築佈局和設計,讓它完全和本地色彩格格不入,如財大氣粗的殖民者在被殖民的土地上複製殖民宗主國的一切。」

大馬伊斯蘭教建築的身份危機

蔡正木故居被徹底清除的那天,本地華裔文史工作者紛紛表示惋惜和遺憾。也許沒有多少人留意過舉國上下,究竟有多少座具有兩百年以上歷史的清真寺,其屋脊處的盔頂在不知不覺中已被大圓拱頂取代。

更讓人吃驚的是,不僅「非馬來人」普遍不關注上述轉變,連馬來政要、民間、學者,乃至建築學學者,對上述情況所可能導致的後果,竟然和非馬來人一樣無知。 深諳伊斯蘭教建築的達祖丁,算是「杞人憂天」的一個。因為他能夠從大馬清真寺建築的趨向中,敏銳的觀察到我國伊斯蘭教建築的身份危機。

他說:「不像其他的語言,建築的『語言』從來不撒謊。一棟清真寺的建築方式必然反映其主人、使用者或設計者的企圖或無知。甚至局部的門廊、拜樓、柱廊、神(合龍)、庭院、圓拱頂等等設計,也反映出一個穆斯林社會的狀況。」

「大馬清真寺的建造向中東或中亞式伊斯蘭教建築看齊的傾向,其實隱含了大馬穆斯林的身份認同危機。因為在建築上推舉中東化或中亞化,無形中也是在自貶建築的馬來特色。讓我遺憾的是,為何那麼多新清真寺的興建,完全按中東式或中亞式,而從來不考慮本土的形式,如多數馬六甲清真寺的形式?」

「我們的傳統清真寺不論在建築結構、功能和藝術價值上,都具有獨特的一面,可是我們寧願抄襲外國清真寺的建築特色,而不懂得珍惜和發揚自己的建築特色。一 名政界朋友告訴我說,他必須努力說服一大票的建築師和政客,才成功將具有中國建築色彩的馬六甲州清真寺建立起來。」

「我讀到不少由馬來建築師或宗教師作出的聲明,他們宣稱沒有圓拱頂、拜塔和神(合龍)的清真寺不能算是清真寺。如果要遵守這些人的標準,恐怕所有具有歷史 價值的大馬清真寺都不是『真正的』清真寺了。這種態度反映大馬穆斯林自認比中東穆斯林低一等的自卑心態。」

「我毫無保留的對此作出批判,是因為《可蘭經》和黙罕末德從來都不曾提過,清真寺一定要按麥加或中東的建築形式來蓋。反之,由於伊斯蘭教是跨越國界、地域 與文化的宗教,因此它從來不推崇某一種族或族群為『正統』。國家清真寺是最好的模範,它不必丟棄本土建築特色去屈服於清真寺的『正統』。」

tukang kahar malay house

tukang kahar malay house

a malay house at Muar

a malay house at Muar

a chinese and bali style mosque in Melaka

a chinese and bali style mosque in Melaka

a bali temple.印尼巴厘島興都廟宇的屋頂,和馬甲的具有驚人的相似.頂端其實是法輪cakra.馬甲所謂式回教堂的頂端裝著的就是這種法輪.明顯具有興都教元素的影響

a bali temple.印尼巴厘島興都廟宇的屋頂,和馬六甲的具有驚人的相似.頂端其實是法輪cakra.馬六甲所謂中式回教堂的頂端裝著的就是這種法輪.明顯具有興都教元素的影響

留下评论